您的位置:首页 > 行业动态

行业动态

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必选项

发布时间:2018-06-19 11:05:17 浏览次数:1 【字体:

 在健康中国战略下,如何为全体国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,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是必选项,其在改善就医体验、优化资源配置、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国内外已有多种实践和探索,可以大致划分为三类:

第一类是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医疗服务流程进行优化。利用移动APP整合健康管理、自诊与用药、挂号导诊、候诊、检查诊断、治疗、缴费取药、慢病及康复管理,优化服务流程,为患者提供一体化、连续化的服务体验,改善医疗健康的服务质量。

第二类是利用远程医疗服务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。传统的医疗机构之间(B2B)的远程会诊,能够大大提升边远、农村等资源相对匮乏地区的服务可及性。在互联网时代远程医疗可以拓展到医患双方(B2C),如果医患双方已经在线下面对面确立了诊疗关系,部分(慢病)复诊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完成,例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。部分学科例如皮肤科、精神心理、病理、影像诊断等,远程服务则一定程度可能替代面对面诊疗。医学的各垂直领域可能形成全新的服务模式。同时,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之间、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之间的服务协同在技术层面更为高效。

第三类,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医疗服务的深度融合,这些融合将推动医学模式的变革。

医保与上述三类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的实践和探索都紧密相关。

第一类实践,医保已深度参与,医保的即时结算是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的重要内容,尤其是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直击患者及家属的痛点。

第二类实践和探索,作为支付方的角色,医保管理者需要考虑购买哪些服务,采取何种支付方式,支付标准如何确定。部分省设立了远程会诊服务的收费和医保支付标准,对推动开展相关服务起到了关键作用。当前需要对服务范围、标准和支付标准进行研究。对于医联体等新的组织模式,支付方式改革可以鼓励其开展创新服务,如果线上服务有质量保障且成本较低,则医疗机构应有动力主动提供相关服务。

第三类探索,一方面,可以利用相关技术实现医保对医疗服务的智能化监管;另一方面,可以基于大数据建立风险调整机制,使医保制度更加公平、可持续。

(摘自:健康界)